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百萬兒童的生命和未來處于危險之中。我們目前有一個選擇:投資于最受排斥的兒童,不然就要面對一個更加分裂和不公平的世界。
引言
機會均等
每個兒童都有權利擁有一個公平的生命開端。然而,全球數百萬的兒童被困在代際的不利循環中。他們的未來,乃至整個社會的未來都受到威脅。
哈福薩.卡頓,4歲,躲在家中的飯桌下面躲避吃蔬菜。(孟加拉國庫爾納)
這是一個平常的星期五下午,城裏與以往並無兩樣。阿梅娜備好了一頓精致的家宴,有木豆、米飯、炖菜、南瓜、和女兒喜歡的咖喱雞和魚。不過,哈福薩可不想和大人們坐在一起,她甯願出去玩。她使了個計謀,躲在桌子底下,就不用吃蔬菜了。最後,阿梅娜不逼她了,但一定要哈福薩喝完牛奶,才能和附近的兒童玩。
這個五口之家並不富裕。家庭每月收入64美元,他們住的是市區租的普通公寓,有兩間臥室,光吃飯就會花掉哈福薩父親和爺爺掙來的三分之一。但這就能給哈福薩提供一個健康有愛的成長環境了。阿梅娜和她丈夫的屋子,有兩間遊戲室那麽大:天花板上懸挂著彩虹色的金屬裝飾品,一堆填充動物玩具,幹幹淨淨地坐在牆角。阿梅娜雖然只上過八年學,卻努力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激勵她。每晚睡前她們一起背誦孟加拉語和英語的字母表,爲哈福薩上學打好基礎。
哈福薩的情況並沒有什麽與衆不同之處,她只是享受著每個兒童應有的權利:安全、健康、娛樂和教育。
由于出生地、民族、種族、性別、殘疾和貧窮等諸多原因,全球數百萬兒童無法享受這些權利並且失去了他們健康茁壯成長所需要的條件。
在孟加拉國的薩德基拉,萊克瑟娜·貝谷姆和5歲的女兒蘇米亞、6歲的女兒毛利歐姆,一起吃午飯:咖喱土豆米飯。
劣勢的惡性循環
鄉下的萊克瑟娜·貝谷姆和5歲的女兒蘇米亞、6歲的女兒毛利歐姆,坐著吃午飯:咖喱土豆米飯。
和阿梅娜不同,萊克瑟娜不用哄孩子吃飯,他們還自己洗盤子。一吃完飯,毛利歐姆就乖乖地到他們土房子旁,在長滿青苔的水池邊洗碗。
最近,當地診所發現,蘇米亞患有營養不良症。不用醫生說,萊克瑟娜也知道孩子不舒服。萊克瑟娜看到他們身體瘦弱、無精打采的樣子,就一切都明白了。他們和鄰居家的兒童看起來不一樣,她說,那些孩子“健康強壯”。
部分原因在于這家人喝不到幹淨的水。最近的水龍頭也有兩千米遠,到現在水也沒有經過過濾。結果,毛利歐姆和蘇米亞經常腹瀉,加重了營養不良。蘇米亞若是還不好,就會發育不良了。身體和認知發育都會受到長期不可逆的影響。
聽了診所的建議,萊克瑟娜做飯開始多加蔬菜,經常撿些鄰居家不要的綠葉蔬菜。她自己也養了五只小雞,這樣女兒們就能吃上雞蛋。但診所給出的許多營養建議,她都力不能及。
萊克瑟娜盡心盡力地養活孩子。她不在家照顧孩子時,就去別人家工作,拖地、在牆外抹新泥。盡管如此,許多生活必需品她仍無法滿足。就算加上丈夫和兒子做日工的工錢,也買不起魚肉、雞蛋這樣的營養必需品。
因爲貧窮,萊克瑟娜無法讓孩子吃飽飯。而貧窮從小時候就讓萊克瑟娜無法做她想做的事。她小時候家境貧寒,只能上四年學。丈夫家裏更是一窮二白,從來沒上過學。丈夫從小就開始上班,養家糊口。對于萊克瑟娜和家裏人的窘境,她說,現在的情況比她小時候好多了。“我們那時候生活更艱難,也沒這麽多機會。”
萊克瑟娜對她孩子的期望都很簡單。“我希望孩子能接受教育,成爲有用的人”,她說道,“如果可能的話,我會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但她覺得和丈夫可能連這麽基本的權利都不能滿足。她15歲的兒子已經是個全職勞工了。盡管家裏有三個人掙錢,萊克瑟娜和她丈夫還是很難滿足孩子們基本的生活需求——健康的生命開端,充足的營養,和受教育的機會。但如果沒有別的生活來源,兩個女兒很可能就要忍受他和丈夫生活的貧窮了,反過來也會將貧窮傳給她們的孩子。
這樣一代一代的惡性循環,將會剝奪兒童們的機會,加深不平等狀況並威脅社會各個角落。
像蘇米亞這樣出身貧寒的兒童,他們深陷貧困的惡性循環中,因爲一些不能改變的因素,更容易出現疾病、饑餓、文盲和窮困等問題。與富裕家庭裏的兒童相比,他們5歲之前的死亡率是後者的兩倍,更多時候,發育不良病例也是其兩倍多。他們上學機會也小的多,也就是說,熬過艱難童年的兒童,很難擺脫上一輩子的貧窮來塑造自己的未來。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創辦的學前班,滿足孟加拉國薩德基拉雷達貧苦居民的上學需求。早期童年教育能幫助出身于貧困文盲家庭的孩子,爲他們上學打好基礎。
打破循環
這種惡性循環並非不可避免,是可以改變的。經證實,有些策略能給予、擴大社會底端兒童的機會。政府若針對貧困兒童采取相關政策,實施項目,優先公共開支,就能改變這些兒童的命運,改變社會。但是如果各政府不重視這些社會邊緣者的需求,可能會加深未來幾代人的不平等。
全球將近9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9美元,其中兒童占近一半。他們的家庭盡力提供醫療和營養,讓他們的生命有個好的起點。這種貧困帶來的影響是長期的,2014年,近1億6千萬兒童發育不良。
盡管在世界很多地方,人們受教育的情況有了極大改觀,但2011年起6歲到11歲兒童的辍學率卻有所增加。2013年數據顯示,1.24億兒童和青少年沒有上學,其中五分之二的小學生沒有學會讀寫、簡單算數就辍學了。這個問題因爲無休止的武裝衝突而更加嚴重。數百萬人遭受著氣候災害和長期危機的嚴重影響。
情況本不必如此。
如果政府和發展夥伴優先考慮面臨重大挑戰的兒童、加大努力和投資,就能確保每個像蘇米亞這樣出身貧寒的兒童有同等的機會,充分發揮潛能,親手創造未來。
第一部分
生存的機會
世界已經在降低兒童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是,除非我們改變前進的方向,否則到2030年,6900萬名兒童將在五歲前死亡–他們中大多數來自貧窮國家。
卡爾土姆·瑪拉木古利姆,40歲,在尼日利亞,邁杜古裏家中。三周前,她第八個孩子夭折。
感受到産痛後,卡爾土姆在家自己分娩,她之前的7個孩子都是這樣出生的。
她既沒有趕緊去醫院,旁邊也沒有有經驗的人,一有情況,她就馬上開始行動。沒有專業的接生人員計算她子宮收縮的頻率,測量她子宮的宮頸擴張。有的只是一大堆血,惡心,還有臨時住所空空的混凝土牆。
孩子一降臨人世,就夭折了。卡爾土姆還沒來得及給她起名字或者把她抱在懷裏,她也沒能咨詢醫生原因。“是老天的意願”,這是她唯一相信的,“我們只能忍受。”2015年大約100萬兒童出生之日,也是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天。
許多嬰兒出生時就面臨了一些不利條件。嬰幼兒時期的存活機會大有差異,取決于許多因素,諸如家庭財富、出生在城市還是鄉下、出生在主體民族還是社會宗教團體,以及國家的貧富。
盡管從1990年起,兒童死亡率有所下降,出生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兒童,也就是卡爾土姆所在地區,五歲之前兒童死亡率可能仍比發達國家高12倍。
絕大多數死亡情況是可以通過一些人盡皆知、低成本、簡單的接生措施避免的。定期檢查則容易發現症狀並進行治療,挽救孕婦和孩子的生命。補充微量元素能幫助孕婦保持健康,爲孩子提供發育所需營養。有專業的助産士,爲母親和新生兒提供基本保健,能極大增加成功分娩的可能。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45%都發生在尚未滿月的脆弱期,這樣能增加兒童在這一時期存活的希望。但是這些基本服務的普及存在極大的不均等性,這也會導致兒童早期存活機率有著天壤之別。
關鍵性的保健服務常常無法覆蓋所有的婦女兒童,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要滿足基本的保健需求,每一萬人至少需要23名醫務人員。那些未達此標准的國家,正努力提供專業出生保健、嬰兒所需的急救及專門服務。
各國兒童存活率差距懸殊
雷米和特密多野·法拉伊在逗他們3月大的女兒奧魯瓦特米妮。在母親肚子裏呆了漫長時間後,奧魯瓦特米妮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一家設施齊全的醫院,經過剖腹産,健康及時降臨人世。
放眼全球,最貧困的20%家庭的婦女,能在分娩時有專業助産士的,大概不及富裕家庭婦女的一半。卡爾土姆來自這貧困的20%的家庭,她尼日利亞東北部的鄰居開了間基本護理診所,但她沒有錢去那家診所就醫。
像卡爾土姆的孩子這樣貧困家庭的兒童,5歲之前死亡風險率是富裕家庭兒童的兩倍多。
這些地區的數據背後,顯示出的是各個國家貧富差距的懸殊。甚至在一些較爲富足的國家,貧困弱勢群體,享受到的保健服務及生存的可能性,也遠遠落後于該國的平均水平。比如,在美國,2013年的數據顯示,非裔美國人的嬰兒死亡風險爲白人的兩倍。
在歐洲,與人數最多的民族出身的兒童和家庭相比,吉普賽人的兒童和家庭要享受到醫療衛生服務就不太容易。2012年,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吉普賽兒童僅有4%接種了推薦疫苗,而非吉普賽兒童則有68%均注射了疫苗。這種忽視給吉普賽兒童帶來的影響,從他們的健康和成長上就可見一斑了:舉個例子,出生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塞爾維亞的兒童,其中有五分之一都出現了中度甚至嚴重的發育不良病症。
母體健康,孩子才能存活
對得維薩一家而言,這是個歡樂的時刻。爾米娜和德米剛剛迎來了他們的新女兒。親戚們爲這對夫婦送去了一個新火爐,給他們房間升溫,幫助他們度過塞爾維亞寒冷的冬天。
但他們的幸福中夾雜著些許擔憂,小嬰兒卡亞出生已經一個月了,爾米娜還沒有把他從醫院接回家。她每隔一天就去看她一次,有時候她不能去,就用她父親的電話往醫院打。醫院密切地關注著爾米娜的狀況,要是她不想要女兒了,他們會把孩子送到寄養中心。
爾米娜·得維薩和她的丈夫德米,及他們六歲的兒子大衛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郊區科特茲的家中。一個月前,爾米娜生下了一個早産兒。她去了診所,但付不起高危妊娠的藥錢。
社會福利部門認爲卡亞這樣的嬰兒可能遭棄。卡亞早出生兩個月,父母連健康的孩子都很難養活,更別提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了。如果爾米娜懷孕時就能接受醫療保健,卡亞的情況就不是現在這樣了。她懷的上個孩子是死胎,爾米娜就開了一些安胎藥,但不能定期買藥。“要是我有錢,就會買藥。但是我們沒有,所以我只能等。”
爾米娜向社會福利中心尋求幫助,但被拒絕了。“我想報名到廚房裏工作,但他們說我們不能工作,這樣不合法。”和許多塞爾維亞的吉普賽人一樣,爾米娜的丈夫德米沒有正式工作,做一些收垃圾的零工。爾米娜照顧兒子,她兒子還沒有上學。即使她出去上班,也找不到什麽好工作。塞爾維亞的失業率是18.5%,而爾米娜連小學都沒上過。
爾米娜和她丈夫努力養活孩子,他們和德米父母親住在一個兩層的房子裏,那房子在貝爾格萊德的偏遠郊區,是他們辛辛苦苦攢了9年積蓄才蓋的。一大家人那時候統一管理錢財,有點錢就蓋點房子。迄今爲止,他們只蓋了兩間屋子,但還付不起架輸電網的1000歐元。
沒有他們遠方親戚的支持,這對年輕夫婦就沒有辦法活下來。若沒有社會的幫助,爾米娜和她的丈夫,將無法繼續爲大衛和卡亞提供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們是吉普賽人,孩子們像生存這樣的基本權利,也遠遠落後于全國平均水平。
多虧了政府、國際機構和各非政府組織的協調努力,情況逐漸得到了改觀,但是現在仍有很大改進空間。爾米娜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她自己成長在內戰時期,現在,塞爾維亞正處于和平時期。但是她說,“我還是不能說(我的孩子們)現在會有更好的機會。”
社區衛生人員帶來改變
在貝爾格萊德的一個活動房屋,索尼娅.塞利莫維克現在樂觀多了。她的住處有自來水、廁所還有電。政府拆了她以前的房子後,她在這住了6年。以前在的城鎮,如她所說,就是一個“紙板城”,沒有電,也沒有水。
索尼娅說她生活得到改善,多虧了維斯那.喬華諾維克,她是個衛生中介,每隔一天就來這裏拜訪。“維斯那幫了我很多,不光是我,她幫助我們每個人。”
索尼娅· 塞利莫維克和她的孩子安德拉和阿倫,在塞爾維亞帕裏盧拉的家裏。索尼娅受到了一個醫務中間人的醫療援助。
維斯那的工作是幫吉普賽家庭聯系社會衛生服務機構。在整個塞爾維亞,75個醫務中介自己也是吉普賽人,他們說吉普賽語,憂群衆之所憂,包括他們對國家和國家幹部的疑慮。維斯那解釋說,作爲一名國家工作者,5年前剛開始工作時她要得到群衆的信任並不容易,“他們一開始充滿了懷疑,他們把我趕出去,甚至不想跟我說話。”
漸漸地,她開始實現自己的價值。通過和重大醫療衛生中心協調,維斯那帶了一些護士、兒科專家和婦科醫生和她一起走訪群衆。現在,許多當地居民都相信她是來幫助他們的,幫助在複雜的社會衛生服務網中給予他們指導,他們常常在這一服務網中受到歧視、敵對。
“維斯那就像是我們的母親和姐妹。我們可以半夜給她打電話,她就會過來幫忙了。”維斯那會幫助群衆准備一些申請服務需要的文書,替他們打電話,有時候還會陪他們去使用保健設施。索尼娅聽不懂醫生的指導,就找了維斯那來幫忙。“醫生沒有時間給我解釋,她總會解釋給我聽。”
索尼娅遇見維斯那之前,花了13年時間才懷上孩子。現在,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索尼娅認爲,是因爲維斯那幫她聯系了個資深的醫生,才有了這樣的改變。“要不是維斯那,我肯定現在還沒有孩子。”
正是維斯那這樣的社區衛生人員,才帶來了改變。在一些很難享受到所需服務的地區,諸如歐洲的吉普賽聚集區,和致力于建立覆蓋偏僻、貧窮、弱勢群體的衛生體系的中低收入國家,社區衛生醫療是改善兒童存活情況的關鍵動力。
社區衛生人員擴大了醫護範圍,將弱勢群體與低成本、高影響力的婦嬰和兒童衛生體系聯系起來。但爲了最大程度地滿足群衆的需求,增加重要的衛生人員,會在直接政策、公共開支、衛生項目上做出慎重選擇,滿足最底層孩子的需求。
第二部分
學習的機會
在普及教育機會的進展已經停滯。除非我們現在采取行動,否則到2030年,超過6000萬名小學學齡兒童仍會失學 – 他們中超過一半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穆罕默德·冒頓,15歲,以在尼日利亞邁杜古裏撿垃圾謀生。
穿過尼日利亞邁杜古裏梅麗車庫市場的一條大道旁,堆著許多雜物。15歲的穆罕默德.冒頓正在辛苦勞作。
穆罕默德.冒頓,拿著一根一英尺長的棍子,在周圍焚化的垃圾裏挑揀。他頂著日曬,煙熏著他的塑料涼拖,身體就像著了火一樣。他說,最艱難的是等待新垃圾的到達。你不知道撿的垃圾值不值得等。辛苦工作兩三天後,穆罕默德收足了垃圾,賣了150到200奈拉,也就是0.75到1美元。
他偶爾會發現一些東西,即使不能賣,也會讓他著迷,比如塑料瓶和廢金屬。他最喜歡的東西就是書了,“那些兒童上學、踢足球的照片,讓我印象深刻。”
兩年前穆罕默德也是這樣的兒童,後來“博科聖地”洗劫了他們村莊,他家裏人從灌木叢中逃走了。
現在,穆罕默德是約1.24億全球辍學兒童青少年中的一員。
他也是7500萬因爲危機中斷了教育的兒童中的一員。暴力衝突、氣候變化在內的自然災害、突發性疾病引發的複雜局勢和綿延的危機,不只是暫時中斷了兒童的生活和教育,可能永遠關上了教育的大門。
“我過去想成爲一名士兵,現在我不上學了,我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做什麽。” —15歲的穆罕默德.冒頓
對于穆罕默德一家而言,搬到相對安全的邁杜古裏,生活也沒有變得容易。他們逃命的時候,什麽也沒帶。盡管公立學校不收學費,可是穆罕默德連早餐也買不起。加上還有校服、在校生活用品、路費,上學幾乎不可能了。
尼日利亞阿布賈11歲的圖魯·歐拉旦及,在他的臥室做家庭作業。圖魯長大後想成爲航空工程師 。
在暴力衝突迫使穆罕默德辍學之前,他祖國的教育體系也不能提供給他所需的知識。教育兒童不僅是將其送到學校,知識才是最重要的。默罕默德在學校學的,也沒能讓他讀懂垃圾堆裏撿來的書。
根據評估,世界上有太多的兒童都沒有獲得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根據2013年的估計,將近2.5億小學學齡的兒童–這個年齡段中(6.5億)多于三分之一的兒童–沒有基本的識字和計算能力。對于約1.3億的兒童而言,至少四年都沒上學。
有這些基本能力,兒童就無法獲得平等的生活機會。高質量教育是獲得滿意、富有成效、有報酬的工作的敲門磚,這樣的工作能使人們擺脫貧窮。
但兒童上學的機會和學習所需知識的機會並不均等,差距也不是隨機的。全球數據顯示,出身貧寒、住在偏遠鄉村的兒童、殘疾兒童和女童、深受社會歧視種族的兒童,或者是像穆罕默德這樣住在受到危機影響地區的兒童,獲得同等教育機會的可能較小。這些因素的疊加,兒童受到的損失就更嚴重。例如,2013年數據顯示,巴基斯坦出身貧寒的鄉村女童,半年受到的教育受益程度比出身貧寒的城市女童要小。
在尼日利亞,貧富差距生來就有,並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不斷擴大。
據2013年數據顯示,尼日利亞15歲到17歲期間的貧苦兒童,上過小學的不足三分之一。而幾乎所有富裕家庭出身的兒童,都受過小學教育。每個教育階段,貧困兒童辍學率更高。
他們一旦辍學,他們擺脫貧窮、克服窘迫的希望就破滅了。他們要辛苦自己謀生,在低端、廉價、沒有安全保障的工作裏摸爬滾打。他們不得不把貧窮和窘境,傳給自己的孩子,這樣會使他們的孩子忽略自己的潛能,開始不平等的惡性循環。
公平的競爭環境
在邁杜古裏郊區的“達羅利”流離失所者集中營裏,往日的狀況開始有所改變。這是2萬人的家,大多來自巴馬當地政府區,這個住處給貧窮兒童首次上學的機會。來此之前,許多兒童,習慣了每天在田裏幹活,這些兒童大多來自農民家庭。
亞發迪.三達是這所集中營學校的校長。每天早上她都巡視檢查,裝著一堆藍色的文件夾,到各個班級,檢查一切有序進行:老師就位,學生到齊,筆記本及時更新,書包幹淨整潔。
在尼日利亞邁杜古裏爲國內流離失所的人們所設立的學校裏,校長亞發迪.三達在查看學生的筆記本。
她從1號學前班的兒童開始。100多個孩子擠在一個帳篷裏,不過老師還是以某種方式維持紀律。他們每五個人整齊坐在一個長凳上,他們一背起英語的學前詩,就十分興奮。“雨兒,雨兒,快停下!”吼聲在熱帶草原的幹燥空氣裏回蕩。
亞發迪十分滿意,繼續她的下一站:1A號學前班。“阿姨,早上好。”孩子們異口同聲跟她打招呼。“你們好嗎?”亞發迪提示他們說。他們回答:“我們好,謝謝”。現在他們在學習身體部位的英語。亞發迪檢查並登記,提醒老師點名,她整節課都呆在那。
她到2A號學前班時,教室裏很吵。當時已經9點半了,上課已經一個半小時了,老師還沒來。亞發迪通常都能量滿滿,現在卻十分沮喪。雖然24個班,有134個老師,要讓她們去上課,也總是不容易。“這些兒童,從早上就從家裏來上課了。他們的父母還以爲他們在學東西,到了班裏,怎麽能沒有老師呢?”她搖搖頭,“我不開心。”
2015年5月,亞發迪身爲一個志願者,成立這所學校,當時只有30個學生。她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說服家長送孩子上學。
“這些家長不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她解釋說。學校便發起了一個招生活動,特別是女生。學校牆上到處貼著海報,寫著“你需要女醫生照顧你妻子嗎?”“送女兒來上學吧。”
現在,在校生已經增加到了8000人左右,但其中很多其實都不來上學。
相反,他們早上都排隊打水,那隊足足有1000人。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給予了獎勵:午飯會送到學校,學校還會發洗衣粉等家庭用品。
不過,亞發迪仍舊難以獨自解決教師缺勤的問題。除了定期檢查,她不能強迫出勤。老師們的工資都是當地政府開的,不管上不上班,都能拿到工資。但這是一個能否奉獻的問題,許多兒童連到集中營的路費都付不起。像亞發迪這樣的人,住在市區,他們的消費水平比以前增長了好幾倍。
學校只有14頂帳篷和12個移動教室,沒有足夠的房間,容納8000名學生。很多學校都是通過兩班倒來解決此問題的,一半學生早上上課,另一半則下午上課。
教育8000名流離失所的兒童,給老師開工資、保證安全足夠的教室空間、給教學提供材料。對于亞發迪這樣堅定、足智多謀的人來說,教學不僅僅需要刻苦努力,還需要金錢,和不管在危機還是和平時期滿足這些弱勢兒童需求的政策。
然而,教育只是人道主義援助的一小部分,他們的需求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滿足。教育在人道主義援助籌集的資金中占不到2%。除了資金,臨時教育兒童,需要再三思考人道主義活動和開發活動之間的關系。現在危機持續綿延,因此,需要作出迅速反應和長期方案。在危機發生之前,教育體系就該有所准備,諸如建設涵蓋學校、老師、學生、住所的應變體系,以應對衝擊並進行恢複。
教育投資有回報
未來15年,全球15到24歲的人口將增加1億人,這些年輕人大多在亞洲和非洲。他們到時候會爲人父母,他們是上班族,保持全球經濟運轉,他們是領導者,決定我們世界的未來樣子。
現在,他們還是孩子。他們迫切需要高質量教育,也有權接受高質量教育,世界也迫切需要他們接受教育。
平均而言,兒童每多接受一年教育,未來就能多賺10%的錢。一個國家每多讓兒童接受一年教育,就能減少9%的貧困率。
學習也確實能帶來不同:如果中低收入國家的兒童現在都學過簡單的閱讀和算數,他們一生將能將本國國內生産總值增加13倍。如果保證所有孩子都掌握了這些技能,將會爲更平等地成長創造條件,同時增加經濟規模,減輕貧窮。
如果每個兒童都能掌握謀生所需技能,能完全參與到社會中來,經濟和社會都會有所改觀。
第三部分
夢想的機會
界領導人承諾在2030年以前消除貧困。然而,除非我們想在就助資爲最脆弱的兒童提供機會,否則到2030年仍會有1.67億的兒童生活在極度貧困中。
16歲的沙帕·阿赫塔爾在孟加拉國庫爾納的家中。15歲時,家裏人要把她嫁出去,她不願意。
沙帕長大想成爲銀行家。她現在在學校學習金融,這是她的特長。她卻擔心自己無法實現夢想。她父親是日工,也是家裏的經濟支柱。一年前,父親身體有毛病,給她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裏對于這場大災禍,一直默默忍受。她去找阿姨想辦法,阿姨要她15歲時嫁出去。
“爸媽無法承擔我上學的費用。”沙帕哭著解釋說,“他們覺得家裏少個人,負擔就會輕,情況就會好轉。”
沙帕不願意這樣做,她下定決心要上完學。她從當地的一個“青少年俱樂部”獲得了援助。這裏都是一些青年積極分子,他們對政府負責,阻止童婚。沙帕只需要描述情況,該群體就會出面解決。
七個青少年就到了沙帕家兩間竹屋的台階前,向沙帕父母說明早婚的危害。他們解釋說,早孕會導致母嬰的高死亡風險,沙帕接下來的人生就只有被迫做家務了,就沒有辦法上完學。他們還說,如果沙帕上滿學,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未來養活家庭。最後,他們提醒沙帕的父母,在孟加拉國,未滿十八歲結婚違法,並且,這一法律已經實施。
最終,沙帕阿姨的計劃並沒成功。這段經曆一直都折磨著沙帕。她說,“即使現在,每每想起,仍覺得害怕。”
沙帕父母承諾供她上滿這一學年,這樣她才能獲得初中畢業證,畢業證要10年級上滿才可以頒發。但是除此之外,家裏就供不起她了。
雖然孟加拉國小學學費全免,但上初中就要自費。集體輔導、或課前課後補習,費用都很昂貴。多數學生認爲只有參加輔導才能學好知識。除了練習本,學生還必須使用學習輔導書,學校是不發的。對于出身貧寒的學生而言,上學還會帶來無法工作掙錢的機會成本。
沙帕想有機會工作,而不是結婚。“要是我是男孩,他們就不會想著把我嫁出去了,我可以幹活養家糊口的。”但女孩沒有多少選擇,“他們只能做女傭。”
除了學校的費用以外,對偏遠農村地區的許多兒童來說,從家到學校的距離也是一個障礙。由于初中比小學少,青少年往往要到自己的村子和社區以外的地方去上學。有些家長不願冒險送女兒上學,因爲他們擔心她們會在上學路上遭到騷擾。
貧窮不單是錢的問題
2012年,約9億人每天靠1.9美元拮據生活,這是國際極端貧困線,有30多億人收入每天僅5美元,在貧困邊緣。和沙帕一樣,他們的生活極端拮據,僅僅只需一次疾病,一場旱災或其他的不幸,就可以讓他們一貧如洗。
對于兒童和青少年而言,貧窮不只是錢的問題。他們經曆的窮苦,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就學機會、營養健康、享受醫療服務、飲用安全水、環境衛生。
13歲的阿列夫·伊斯蘭在孟加拉國薩德基拉的一家磚廠工作。
總的來說,貧窮會扼殺孩子的童年,奪走數百萬兒童該有的東西:玩耍、嬉笑、成長和學習。這些基本的東西,是他們創造未來的基礎。享受到這些,世界似乎就充滿了無限可能性。但對于阿列夫.伊斯蘭這樣的孩子來說,需要辍學工作解決吃飯問題,擁有夢想甚至成了癡心妄想。
阿列夫從來都沒有想過長大以後想做什麽。阿列夫年僅12歲,從他記事起就一直在工作。他一年級就開始在漁場上班,後來在磚廠做“學徒”,沒有報酬,通常只管一頓飯。現在,爲了養活家庭,他在一家磚廠做長期工。淡季時,他母親會從廠裏預支一些錢,讓一家人未來有飯吃。下個季度,全家人都要工作還債。
阿列夫很懷念小時候去上學的日子,現在他又有了一次學習機會,他加入了晚上聽課的教育項目。該項目會提供小額的獎學金,但不及他做磚工一天掙的3美元。到磚廠忙碌的時候,他的上課就不太規律。
12歲的阿列芬.哈桑,在孟加拉國庫爾納的學校學習分數。他受到了課文的啓發,想長大後成爲科學家。“我想發明一些東西,這樣能名垂千古。”
這些兒童,因爲各種原因忍受著貧窮,也沒有公平的機會享受到衛生教育等基本服務。即使是免費教育,沙帕這樣的兒童可能也付不起上學的路費和各種用品,阿列夫這樣的孩子可能不能失去一天的工作。這些生活在底層的兒童,需要享受這些服務。
諸如彙款等社會扶持項目,能幫助減輕貧苦、克服孩子享受這些服務所遇到的障礙。彙款爲貧窮的弱勢群體提供了最低的生活保障,還能幫助他們擺脫貧困、享受教育等服務,教育對于孩子的未來具有關鍵性作用。據估計,社會保護計劃使1.5億人脫離了貧困。彙款還能解決一些孩子無法上學或者中途辍學的問題。
打破惡性循環
在彙款計劃幫助下,14歲的朱馬.阿赫塔爾又回到學校,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但重返校園並非易事。
朱瑪年僅8歲之時,就辍學在一個暴力家庭裏當仆人。她在那裏呆了三年,但一直沒有獲得報酬,也不能去上學。她在那工作,是爲了維持生計,也是因爲雇主承諾待她出嫁,就給她置辦嫁妝。
14歲的朱瑪·阿赫塔爾,在孟加拉國庫爾納門外的路燈下寫作業。
後來,朱瑪母親讓她回家去。但每天放學後,她就得開始一家一家乞討。一天,他們在鐵皮頂屋子的露台上吃飯,朱瑪告訴母親,升班以後上學費用就高了。她需要補習、輔導書、筆記本,學校都不提供。她母親覺得不該讓她上學了,就開始讓她工作。她每天爲當地公司送水,一個月能掙到約7美元。
這時一名社區志願者納茲瑪發現了朱瑪。朱瑪說,“他們一直在找我們這樣的兒童。”納茲瑪請朱瑪和她母親參加幾個會議,了解其家庭狀況,最後幫他們報名彙款計劃,幫助朱瑪上學。朱瑪母親兩年裏每年收到了150美元,朱瑪也上學了,現在上七年級。
朱瑪不再是街上搬水的女童了,她有了新的生活。每晚禱告後,朱瑪都拖著折疊桌和椅子,到路口的垃圾堆那借路燈做作業。她還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最新選舉政治海報的空白處寫作業。
現在,朱瑪憧憬未來時,不會再想到婚姻了。事實上,她覺得女生至少要22歲才能結婚,要過了法律規定的最低年限18歲。朱瑪現在夢想有天成爲醫生,“我想照顧每個人。”
第四部分
行動呼籲
“不平等是一種選擇。提倡平等–給每個兒童一個公平的開端–也是一種選擇。一個我們可以也必須共同創造的選擇。因爲兒童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雷克
8歲的蘇密塔·蒙達爾是孟加拉國大庫珀社區反對童婚的積極分子。
這些兒童的未來被代代相傳的貧窮窘迫困住,他們的未來偶然性事件,就像中彩票一樣。這些兒童能否活下來、能否上學、看病、能否在安全的地方玩耍尚不可知。
兒童的出身是由命運決定的,但他們的機會卻不是上天注定的。他們是選擇的結果,我們社區、社會、國際機構,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政府選擇的結果。
正確的選擇能改變數百萬兒童的生活,我們確實親眼目睹到了。國家行動、新型夥伴關系、全球參與,都帶來了巨大的甚至跨時代的改變。生在現在的兒童比十五年前出生的兒童,貧困的可能性小多了,五歲以前的死亡率也小了40%多,上學也沒那麽困難了。
但是還有許多兒童情況沒有得到這樣的改善。
我們必須盡力發現這些被遺忘的兒童,實現不落一人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如果不能深入接觸到全球最貧窮、最偏僻地區的兒童, 2030年目標將無法實現。
如果我們現在不采取行動,到2030年:
每天靠不足1.9美元維生的兒童將超過1.65億人——其中十分之九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兒童。
約7千萬兒童5歲之前死于可避免的因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兒童死亡率將爲發達國家兒童的10倍。
超過6千萬6至11歲兒童辍學,和現在的數目相當。
7.5億女性童年時期出嫁。
我們必須能夠扭轉形勢。不平等的存在是無法避免的,也是難以克服的。在正確的時間進行正確的投資,我們就能減少不平等對兒童生活的束縛,幫助他們長大後過上富足的生活,爲其後代提供更多機會。我們能將貧窮的惡性循環,變爲爲所有人謀福利的平等的良性循環。
《2016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行動號召,呼籲政府和發展夥伴將2030年承諾化爲具體行動,深入到最底層兒童。
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其夥伴的工作中,可以發現五個關鍵領域——信息、一體化、創新、投資、和參與,是通向平等的寬廣交疊途徑。其中包括一些行動原則和關鍵轉變,幫助政府、發展夥伴、民間社會和群衆形成能爲每個兒童提供平等的現實機會的政策和計劃。
通向平等之路
信息
信息:廣義上說,包括一些落後兒童的相關數據、計劃覆蓋情況、未覆蓋情況的信息。這是平等發展的首個原則。信息能夠幫助解決諸如財富、性別、種族、語言和環境等因素帶來的不平等,幫助找到貧困兒童。有了這些信息,政府和發展夥伴就能實施計劃,創造機會,例如通過現今轉移幫助家庭支付兒童學費。
設立全國平等的目標,就具有幫助兒童的裏程碑的意義。政府就能實現2030年目標,改善貧困兒童的狀況。
一體化
一體化能幫助我們在實施計劃、落實政策、籌集資金時,解決影響到兒童身體健康、教育和生活方方面面的貧窮落後問題。一體化對待各個問題比分別解決他們更爲有效。例如,引入學校培育計劃,有利于提高孟加拉國的學習認知發展。
投資
對貧困兒童投資能幫助他們與出身良好的兒童進行更爲公平地競爭。預算決定人員應當密切關注給貧困兒童和家庭的帶來的影響。公私合作也能創造創新機制,爲發展和向偏遠地區的兒童群衆輸送疫苗、防蟲蚊帳和營養品提供資金。GAVI(疫苗聯盟)這樣的一個創新夥伴,爲發展中國家提供低價疫苗。
創新
發展中的創新能低本高效地爲偏遠地區兒童和群衆輸送必需物資、服務、提供機會。創新包括靈活使用新技術,包括爲嬰兒早期攜帶艾滋病病毒患者空運血樣、因地制宜的創造性構想,如爲洪災區設立移動學校、吸引新的融資夥伴等。
參與
參與對于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長久的改變不會從天而降,而來自社會運動和包括兒童年輕人在內的民衆參與。政府、國際組織和民間社會和群衆緊密協作,才能更好應對共同挑戰,如解決氣候變化的影響、幫助兒童擺脫貧困、提高女性權利、從根本上爲所有人創造機會。如此,遭受貧窮、衝突、窘迫之苦的兒童方可獲得公平的生活機會,享受其權利。
以此五個原則爲指導,協調行動,我們將能極大減少一代兒童的不平等。這義不容辭,也理應如此。現在我們應該向著更加平等的世界邁進。
這是我們的選擇。